制茶方法,晒茶方式,宋元时期的茶饮发展制茶方法发表时间:2019-08-02 21:55 宋朝的茶饮有了相当大的发展,扩大了茶叶产区,制茶方法,晒茶方式,宋元时期的茶饮发展制茶方法,更新了制茶方法,在南宋时期的杭州“处处有茶坊、酒肆……”,上层人士、文人墨客、宗教寺庙经常举行各种茶宴,在《延福宫曲宴记》中记载了宋徽宗赵佶亲自调配茶饮赐宴众臣的情形。在这一时期尤其是茶药配合应用更加普遍。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编著并刊行于992年的《太平圣惠方》、宋太医局在1078~1085年间主持编纂的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录有“药茶”专篇,并详述了配方、用法、主治等知识。在《太平圣惠方》中用了“药茶诸方”为药方分类名称,这是“药茶”二字第一次进入被官方认可的医学文献之中。《和剂局方》中“常服清头目”的川芎茶调散成为了在后世最具知名度的药茶方。在宋徽宗赵佶的《大观茶论》、唐庚的《斗茶记》、沈括的《本朝茶法》、蔡襄的《茶录》、黄儒的《品茶录要》、审安老人的《茶具图赞》等著作中均有茶饮、药茶的记载。
宋朝文学家、书法家、医学家苏东坡在《游诸佛舍,一日饮酽茶七盏,戏书勤师壁》中侃到:“何须魏帝一丸药,且尽卢仝七碗茶”,将茶的神奇功效作了空前绝论的赞赏。 此类茶具都有着一定的局限。而一些过薄的茶具也并不适合点茶,及至明朝,饮茶方式的改变,在唐宋以后"煎茶法"和"点茶法"逐渐不再流行,使得新一代的茶 具开始盛行。元、明时,强调俗饮及茶与自然结合,而最早肯定叶茶重要性的人是明太祖朱元璋,他生于乡闻。因而能够体恤百姓.制造团茶费时费力费工,便在洪 武二十四年下诏废团茶,改贡叶茶。源于这道诏令,确立了叶茶在中国茶艺史上的地位及沿用至今的饮茶方式,散茶大兴,饮茶方式直接改为沸水冲泡,可以说从明 代至今,人们一直沿用那时起的茶具。而没有太大的变动。 饮茶方式改变,茶具制作工艺也开始改进,最突出的特点,就是出现了小茶壶,明代最为崇尚紫砂或瓷制 的壶。人们把盏玩壶品茶。也使茶具的制作更加精美,使茶具成为艺术品。在款式繁多的茶具中,当属康熙年间的盖碗与紫砂陶壶最为盛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