型的因素:造型是紫砂壶附加值高、所谓水深的主要因素。简单的一把石瓢,从一百多元到几万元,其中悬殊的价格,除了泥料的差别外,就是型。爱好花货的,讲究一个拟真度,越像越精,则越好越妙;爱好光货的,则讲究对称性、外轮廓线的过度,另外还要通过各个部件的比例去体会其形式美,如果这种艺术性传达不出来,赏壶者体会不到,那么这个作品就算是失败了。所以可以说,在高端紫砂中,光货的鉴赏难度比花货更大,行家都会看走眼。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,对比就能看出好坏。
正如徐秀棠大师所说:“上假壶的当,只因真壶见得少。”这话虽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,甚至有些不负责任,但道理是对的。在马云家买把300块的石瓢,随身带着,实体店买壶时做个对比,那就高下立判,至于差价值不值,那全凭自身估量。
功能性紫砂是日用品,必须要考虑其适用性,口盖严实与否是其功能表现之一。上面有人不懂装懂,说什么口盖严实不好,那真叫一个胡乱猜测瞎鸡吧说,气密性不好,出水怎么会爽?真是胡说八道。紫砂从明中期始有到民国末年,工都是越做越精,到解放初期已登峰造极。那为何紫砂从50年代末到上世纪90年代,工艺水平逐渐没落?




